2006年2月20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义诊”不如说是“巧骗”
湖州一“医生”自曝内幕

  近段时间来,在湖州市的一些社区、老年活动中心及晨练场所,各式各样的“义诊”悄然进行着。在“义诊医生”们的花言巧语之下,不少老年人“慷慨解囊”,购买了有“奇效”的“药品”或仪器。日前,一位曾“就职”于某保健公司的“义诊医生”徐良(化名),因不堪忍受良心的折磨,走进了湖州市工商局,向该局工作人员和记者揭开了那些所谓“义诊”的黑幕。在此本报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,面对“免费的午餐”多长个心眼,身体不好应去正规医疗机构。

  黑招一:“免费”为饵吸引为老年人
  “我们一般都找老年人,中年人也是目标之一。”徐良说,老年人一般看病心切,防范意识淡薄,“我们在老人聚集场所办‘义诊’,目的是高价兜售我们药品、器械。”
  “我们在一开始时很忌讳说钱。”徐良说,工作人员在散发宣传单时,总会不停地强调活动中将会免费赠药,并告诉老人们用后感觉有效再买,“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消除老人们的防备心理。”

  黑招二:保健品当药品吹嘘“疗效”
  “我们推荐的‘药品’大多数是保健品。”徐良说,保健品是不能宣传疗效的,因此很难通过夸大宣传进行促销,而通过“义诊”的包装就完全不同了,保健品避开了有关部门的监管,还节省了大笔广告费。
  徐良告诉记者,如果被现场戳穿,他们惯用的一招就是告诉检查人员,自己推销的确实是药品,是新药,药品批号正在申请过程中,不久就会批下来。
  
  黑招三:花钱雇“医生”乱诊病开药
  等老人们动了心准备购买时,“义诊”医生就会告知他们,想要达到实际效果,需要3—4个疗程的药,诱导他们多买。“等老人们服用2—3个疗程发现购买的产品没有效果时,我们早换地方了。”说到这里,徐良的不自觉地低下了头。
  徐良还告诉记者,花钱雇“托儿”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法,有的“义诊”还花钱雇医生,或像他这样的假医生来蒙骗老人。“其实当这样的‘医生’也很简单,先将产品功能和疗效天花乱坠地说一通,再将老人的小病说重症、彼病说成此病,然后开出几个疗程的用药,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买。”“这一行的行规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让受骗者想投诉也找不到我们。”
  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吴弓桑